2018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资助计划获得者李建培教授和林志杰副教授访谈

浏览数:64

学会秘书处

2018年度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资助计划授予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建培教授和现清华大学林志杰副教授,以表彰他们分别在团队激励和采购契约领域、在电子商务营销和共享经济领域做出的理论创新贡献。为了能够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中国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学会近期对两位获奖者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他们的学术成长历程和研究方法,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助益。

契约理论和机制设计——

访谈2018乌家培资助计划获得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建培教授

李建培.jpg

您的学术成长经历是怎样的?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科技英语专业,之后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攻读了经济管理硕士经济学博士有两件事情学术生涯影响比较关键一件是在读硕士期间,当时还不太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就修了几门不同方向的课程,其中一门是《拍卖理论课程讲授了不同拍卖形式的均衡分析和收益比较以及机制设计的一些基础理论我当时就觉得这个领域很有意思,也从中领悟到了经济学能够为现实世界做出实际贡献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这门课的Elmar Wolfstetter教授较早从事拍卖理论研究学者,治学严谨,在德国有着很高的学术声誉,他的团队当时正好博士生位置空缺,我于是加入了教授的团队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段经历基本决定了博士阶段以及之后多年的研究方向虽然所做的研究工作并不涉及拍卖理论本身,但仍然是契约理论、机制设计以及产业组织理论相关方向。

第二件事是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导师的团队参加了一个由德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特别研究项目/跨区域合作项目(经济体系的治理和效率,三期共12该项目涵盖了柏林、波恩和慕尼黑三所城市的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鼓励经济学的基础研究、提升德国在学术界的国际影响力和培育青年学者为出发点该项目一方面为青年学者提供体面的生活资助,同时也非常鼓励青年学者做创新性和前沿性科学研究。该项目不同节点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互访提供资助并且每年组织两次学术研讨会为青年学者提供宣讲论文并获得来自多个节点的成熟学者指点的机会。该项目为德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经济学者,个人从中受益颇多,从诸多交流活动中学习如何做高质量的经济学研究我与当时波恩大学的两位青年学者的长期合作也起始于该项目提供的学术交流平台我觉得这种大型项目长期资助的方式支持基础研究、鼓励学术交流、为青年学者提供安心学术的环境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


请介绍一下您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以及创新点

我的研究主要围绕不同环境下契约的选择、最优机制的设计以及产业组织领域的一些市场监管问题展开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存在冲突时,如何通过合约制度设计或者价格规制来规范微观主体的行为微观主体提供合适的激励提高整体经济效率我整个研究的主线。下面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个方面关于团队生产效率研究。团队是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团队效率是影响一个组织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因素。文献和现实中关注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团队成员之间搭便车的倾向会严重损害团队效率,此外,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也会导致严重的效率损失。我和我的合作者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系列研究提出可以通过团队成员的锦标赛为成员提供激励,以纠正团队道德风险带来的效率损失。团队往往可以对成员的努力程度做出一个不精确的排序,如果依据团队产出的高低和成员间努力程度排序的结果对团队产出进行分配,那么团队内部的锦标赛机制可以完美解决团队成员互相搭便车动机这一研究结果(Efficient Tournaments within Teams)于2009年发表于产业组织领域顶尖国际期刊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继续探讨了如何同时解决团队内的道德风险问题和信息交流问题,并发现设计精巧的锦标赛机制仍然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完美的激励,这一研究结果(How to Share it Out: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in Teams)于2016发表于经济学理论顶尖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文献中,这些研究首次提出运用“团队锦标赛机制”完美解决团队合作中的道德风险和信息分享的双重问题,对团队生产中激励机制的设计和选择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另一个方面关于市场监管机制的研究,主要分析通过哪些价格规制和市场监管政策能够改善企业和个体的激励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特征,有效的价格规制和市场监管机制存在显著差异。价格规制方面我和我的合作者展开的一项研究是关于竞争环境下的差别定价问题当经营者向不同群体供应商品存在成本差异时(成本型差别定价),差别定价通常可以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这一结论与基于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弹性差异的三级价格歧视(需求型差别定价)往往会损害消费者福利的经典认知形成鲜明对比基于此,我们认为针对差别定价的反垄断审查应该区分需求型和成本型,对成本型差别定价采取更为宽容的审查政策。这一研究结果(Competitive Differential Pricing2021年发表于产业组织领域顶尖期刊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关于价格规制方面我和合作者还探究了基于消费者购买历史的差别定价策略如何影响价格的质量信号传递功能,这份工作目前已形成工作论文。

市场监管机制方面,我和我合作者就专家市场的治理机制开展了系列研究。专家市场(信任品)的典型例子包括医疗服务、法律服务、金融保险、汽车维修、咨询等行业,这些市场的公平有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福祉,这类市场的重要特征是专家由于其专业技能而拥有关于消费者需求的更多信息。以医疗行业为例,医生拥有关于患者病情的更多信息,而患者获取治疗之后仍然无法判断医生所提供的治疗方案是否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医疗行业的诸多乱象:乱收费、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诊疗准确度不足等,并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当医生需要付出努力以获取关于患者病情的信息时,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确保医生为患者提供诚实服务的机制不能同时保证医生付出诊断努力。我们的一项研究对专家市场的最优责任机制进行了分析和刻画发现专家责任是在该类市场同时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并实现社会最优的必要条件。该项工作对信任品文献的学术贡献在于首次将专家侵权责任这一重要的法律约束引入信任品模型并进行了规范的研究和分析。政策意义上,在专家市场领域提高行业的竞争或者进行单一的价格调控未必能提高整体福利,专家责任制度的实施是减少市场欺诈并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市场秩序的有效机制。该项研究(Efficient Liability in Expert Markets)目前已被经济学顶尖期刊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正式接收


您是怎样找到有趣的科学问题的?

经济学的研究来源于现实并最终回归现实。我的科研问题主要来源于经典文献各类书籍以及对现实的观察经典文献往往对一类问题有着清晰的描述和系统性的梳理,并详细记录了这类问题的关键矛盾在哪里,为什么重要,主要结论依赖于哪些模型和假设,将这些模型和假设与现实观察进行比照是识别研究题目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我和合作者的一项研究分析了信号传递和信息获取之间的策略互动关系Spence的劳动力市场信号传递的经典模型中,不同能力的工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教育水平发送信号,雇主通过观察教育水平可以完美识别工人的生产能力。该模型及其分析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并被拓展货币政策、企业融资结构、产品广告等方面然而,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现实观察的一个矛盾之处是:既然雇主能够通过教育水平完美识别工人的生产能力,那么雇主没有动机也没有必要付出努力去获取关于工人生产能力的信息然而现实观察告诉我们,雇主往往会通过复杂的面试程序去了解工人的生产能力,而不仅仅依赖工人的教育水平去判定工人的能力正是基于这一观察,我和合作者开展并完成了Signaling versus Auditing这项研究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21

此外,我平时爱看各种类型的书,有很多经济学现象各种书目中都有着很好的描述和记载比如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对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前后村生活状态有着详细的描述,同样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承包责任制之前家家户户饿肚子,而之后各家不仅能够吃饱肚子,并且还有余粮这个场景的比照为团队道德风险提供了的一个生动的例子。经济学发展今,我们现在关注的许多科学问题从根本上讲不是问题,它们经典文献和书籍中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同形式的记载,但是技术变革赋予了这些问题新的面貌和特征,比如具有双边特征的交易市场的定价和监管由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技术而具有了新的特征和表象,因而也成为时下备受关注的研究主题。此外,新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思路的出现也使得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些原本无法解决的科学问题并为这些问题寻求答案

现实世界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并且鲜活的案例。我本科毕业之后在中国银行总行的建设工地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工作内容涵盖了合同的起草、商务谈判施工工程的日常沟通和交流,虽然那个时候并无经济学方面的训练和积累,工作现场经历的各种激励问题、责任划分和扯皮无形中为后来在学习和研究经济学问题的理解和识别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您主要用什么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主要运用契约理论机制设计典型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专家市场有效责任(Efficient Liability in Expert Markets)这项研究我们希望分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存的环境中如何通过责任机制的设计为专家提供有效激励。我们首先依据构建的模型判断社会最优的标准是什么,包括专家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给病人提供什么样的治疗方案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以及可以实现最大社会福利水平。之后我们会对所构建不对称信息模型进行求解,刻画给定责任机制下消费者的最优定价策略和专家的最优治疗方案选择策略。然后再对照社会最优的标准分析社会最优的结果什么条件下可以实现,什么条件下不能实现,以及能够实现社会最优或次优结果的责任机制的显著特征


您未来的研究计划是怎样的?

未来我主要的精力仍然会集中在不同环境下最优契约和市场监管机制的研究自古以来法律和制度是制约微观主体行为的重要途径,如何从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角度评估不同的法律和制度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会是我未来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特征和问题比如大数据杀熟数据使用和交易中的产权归属等,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传统的市场监管机制提出了挑战,对这类新环境下的市场监管机制的研究是我未来工作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请您谈谈科研心得,您是用什么样的生活和哲学态度看待科研工作的?

以平常心对待生活和科研工作,努力寻求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点,科研工作中的投入是需要获得家人的支持的另外就是急是没有用的,往往越急越没有结果,科研工作需要的是能沉下来读文献、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阅读文献时不能蜻蜓点水,只看看题目和摘要当然地断定某个问题已经有人做过了或者这个题目没有意义,或者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读一篇文献不光要看说了什么,还要认真去看文章模型,看文章刻画了哪些方面的因素做了哪些分析然后才能判断这篇文章到底研究了什么,没有研究什么经济学发展,想提出全新的问题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有很多重要问题文献中并没有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或者有一些重要的方面在前人的解决方案中被忽视了,这些都是潜在的研究题目,这些研究题目往往只有当我们静心去思考时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您承担了哪些课程的教学?您是如何指导学生的?

我目前承担了本科生《信息经济学》研究生《博弈论》以及留学生《契约理论》教学工作,同时指导几名学生的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写作。我对博士生的要求在读博士的几年时间内理论基础打牢,多一些文章,做一些扎实的研究,踏踏实实地写好一两篇有分量的文章我对博士生的指导内容也较为细致,正常情况下会安排每周一次的周会,根据学生的进度和他们讨论需要精读的文献、对参考文献主要结论复现、研究题目的选择、模型的搭建具体的分析思路博士阶段是一个人学术研究的起步阶段,详细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减少时间浪费,等学生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后,就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想要做的研究


请您谈谈获得乌家培资助计划的心得和感受。

够得到乌家培资助计划的支持我觉得特别荣幸。乌家培先生中国的信息经济学科奠基人,对该学科在中国的生根发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名字命名的这个奖有意义乌家培资助计划从2016年诞生以来一直是以学术贡献作为评奖的唯一依据,它能够激励学者踏实做一些前沿的研究和创新性的工作,是对严肃的学术研究创新性成果的莫大鼓励和支持。这些年获得乌家培资助计划学者都非常优秀有着国际一流水准的研究成果,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优秀的学者信息经济领域做出更出色学术贡献。





互联网平台的商业影响——

访谈2018乌家培资助计划获得者清华大学林志杰副教授

林志杰.jpg


您的学术成长经历是怎样的?

我2005年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时学习了第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2009年毕业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始信息系统专业的硕博连读。2013年毕业后留校担任research fellow,继续完成手上的研究工作。2014年5月回国,先加入了南京大学商学院担任助理教授,2016年底评为副教授,2019年2月来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这一路以来,读博期间的导师、系里的老师、同事、合作者都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很多文章和成果都要感谢他们的支持。


请介绍一下您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以及创新点

我的研究工作如果细分来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这几年合作者比较多,涉及到一些不同细分领域,可以笼统概括互联网平台的商业影响我关注各种互联网平台,如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它们上面的各种功能、属性以及有趣的现象,是如何影响用户决策、产品销售以及企业业绩的举几个例子社交媒体Facebook、微博等平台有很多品牌社区,我最早的一篇文章就是研究某个企业的品牌社区中的用户互动如何影响他们线下购买行为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天猫、京东等会有各种各样的产品推荐,它们是如何影响产品销量的再比如,共享经济是这几年关注得比较多的,像Uber、Airbnb、滴滴、小猪短租等平台上面的卖家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士,消费者的决策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有些平台会推出相应的消费者保护措施如保险,我们也研究过这些保护措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些研究的理论意义大概有两点:一是揭示互联网平台商业影响及其具体的影响机制;二是提供一些科学可行的方案去量化这个影响

研究的实践意义就是根据研究结论再反来指导实践。例如,对于消费者,可以帮助他们做购买决策;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让它们的产品有更好的口碑的销量,帮助企业达到更好的业绩。

除了希望形成一些理论贡献以外,我也会想办法在研究方案的设计方面带来一些创新之处。我跟合作者会利用研究中的各种场景和机会采用一些比较技巧的策略,让研究可以比较巧妙地开展。例如,我关于社交媒体平台最早的研究中,用户的互动是在线上,消费者的购买是在线下,这两个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数据来源,通过一些共同的个人信息匹配,将线上线下的人群对应起来,从而直接研究线上互动对线下决策的影响,也为社交媒体营销ROI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测量方案。近来还有一个例子,关于外卖平台上食品安全责任险影响的研究设计。从我们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这个保险的实施是适用全平台用户的,也即是缺少实验场景中的“参照组”,因果关系的识别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借助了App更新所造成的保险对不同人群的适用性差异,巧妙地构造出了“参照组”并较好地完成了分析。


您是怎样找到有趣的科学问题的?

我觉得这是每个做学术的人可能都要经历一个比较痛苦的阶段,并且需要去跨越的。我个人觉得,寻找研究问题是分阶段的,比如在学做科研或者从事科研工作早期,其实对研究问题是没什么概念的,要去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有趣就更加困难了。我头几年其实很多时间也在苦恼于怎么去寻找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问题,那个时候找不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所要研究的领域没有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了解。我觉得在早期阶段要大量地阅读所在领域的文献,不太相关的就快速浏览,比较相关的就细读、精读、反复读经过一段时间积累,自然而然就能够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大家都关注什么样的问题,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了,哪些还没有。这个时候,对寻找研究问题就会有一些判断的依据了。

当有一定的研究经验以后寻找问题的方式可能又不太一样,文献反而可能会带来一些束缚。我觉得对研究管理的人来讲,除了理论价值以外,其实也希望能够产生实际的意义,给实践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问题自然也可以来源于现实工作和生活的场景。比如,我早些年研究共享经济,为了找研究问题,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一点亲身体验和关注。例如,多坐坐网约车,多住住Airbnb,在享受这些服务之前、之中、之后多观察多思考,仔细感受有没有什么方面引起我的兴趣,或者让我感困惑不解想去找到答案,那么也许这个研究问题就有了灵感然后带着灵感回到文献中,用学术语言对问题进行抽象描述。举个例子,早期滴滴刚出的时候司机老是爱找客聊天,经常会评论滴滴、讲讲开车的各种感受,我当时就很好奇为什么他们不去找一个更稳定的工作。我琢磨了一下,这个事情首先它能带来一定的收益,这是外在的因素;另一方面,司机们也许是热爱开车、喜欢交友,这是内在兴趣爱好的驱动。后来,这慢慢地演变成了一个研究工作,去分析共享经济市场的形成原因、卖家的市场进入决策。这研究问题的的确确是来源于实践,再回到了文献


您主要用什么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主要采用计量经济学构建各种计量模型,再结合二手数据进行模型估计,找到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所提出的研究问题。但这个方法在因果推断方面有较大的挑战,所以也会关注是否有可以用其他方法(例如实验)的场景和机会。总的来说,二手数据的获取以及实验设计的机会都挺看缘分的。


您未来的研究计划是怎样的?

我未来的大方向还是继续针对互联网平台开展各种相关研究,深入钻研下去,宽泛一点说,其实也是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相,这也是目前各界比较关注的领域。互联网行业变化非常快,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技术、现象商业模式,所以可以研究的问题是源源不断的。另外,未来我希望我的研究与业界能有更紧密的联系,使得学术能够更多地来源于实践、更好地反馈于实践


请您谈谈科研心得,您是用什么样的生活和哲学态度看待科研工作的?

于如何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这些年我有两感受。一个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任何一个学术问题或者难题,它被发现、被解决是早晚的问题,就看谁能更快地发现和解决。尤其是像互联网科技相关的领域,几乎每天都有对新问题的出现。先行一步的人,往往能够更容易地去做奠基工作,创立新的领域,提出新的理论,产生成果也相对比较容易。所以当发现一个值得研究的相关的新问题时,要果断一些,不要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并且研究过程中要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第二个听起来可能有点自相矛盾,它源自于我博士期间导师的教诲慢工出细学术研究工作不能粗糙、敷衍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两点结合起来,其实就是在保证科研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珍惜时间、提高效率。


您承担了哪些课程的教学?您是如何指导学生的?

参加工作以来教过《电子商务经济学》、《管理研究方法》《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金融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等课程。

博士生的指导经验还不多,我结合自己读博期间的经历和感受,会博士生提这几个方面的建议要求:第一,大量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要了解大家在做些什么,将来才能更好地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第二,每一个领域都会有一些常用的理论,要对这些常用的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以后做研究、写论文时,就能派上用场,用于理论解释、机制解释;第三,除了文献和理论外分析研究也得有方法和工具,比如计量模型、调研实验等等,所以也要针对具体方法论进行系统的学习;第四,也是我最看重的,要去挖掘和培养自驱力较强的内在动力的人才会自发主动地去珍惜时间,才能沉浸到研究工作中,取得好的研究成果。


请您谈谈获得乌家培资助计划的心得和感受。

总的来讲,就是两个词,一个是感激,一个是压力。我2016年第一次获得了学会颁发的青年创新奖,从那时候起每年都去参加学会的活动。一直以来学会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与支持。国内信息管理领域有很多优秀学者,2018年我申报了乌家培资助计划,获得了评审专家的认可与学会的支持,我诚惶诚恐觉得非常感激,让我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另一方面其实我也感到很大的压力。谢康理事长每年在年会上都要介绍乌家培资助计划的设立目的,一方面是要表彰过去成绩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要促进青年学者的成长,希望以后更大的成果。对我而言,乌家培资助计划更像是一个起点,驱动着、监督着我好好地开展研究工作同时还要培养好我的博士生团队,所以是双重压力。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激和压力继续努力,不辜负学会和各位前辈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Copyright © 2015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  www.cies.org.cn                  

ABUIABAEGAAgsPHPrgUo9KTLlQQwqwI4Uw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理工楼配楼四层  

   邮编:100872  

   电话:010-62511264

   邮件:info@ciesorg.com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