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教授:纳什均衡——理性人的复杂决策浏览数:398次
2005年6月1日,约翰·纳什到北京工商大学演讲及接受荣誉称号 “当一个人的选择受到其他人选择结果的影响时,决策将变得复杂,不再只是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而是在给定他人选择的前提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根据对他人选择的预期,每一个参与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博弈达到均衡状态,没有人愿意偏离这个状态,这就是纳什均衡。”——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芳于天才纳什辞世后的第五天在自己的博客中如是写到。 2015年5月23日,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大师、《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约翰.纳什和其妻子遭遇车祸,在美国新泽西州逝世,享年86岁。回忆着北大学习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光景,王芳教授带我们走进了她的纳什情节。她最早对约翰·纳什的理解始于2002年至2003年,北大读博期间。王芳教授当时作为外聘教师为北大信息管理系的硕士生开设“信息经济学”课程,而此时的国内信息经济学领域正掀起了一场大辩论,经济学家和情报学家们在《南方周末》等报刊上激烈地争论信息经济学是否仅限于信息产业与信息管理的内容,引起了王芳教授的好奇,至此她开始顺着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对博弈论进行系统的学习。王芳教授写到,对于纳什均衡她一直心存敬畏的原因并不仅因为年轻的纳什凭借28页的博士论文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且也因为在2003年看《美丽心灵》时带来的震撼。 王芳教授解释了纳什均衡和囚徒困境,并借鉴中国《孙子兵法》《三国志》里的经典故事,如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等阐述了博弈的智慧。王芳教授认为,这些故事中的博弈,如果将之用数学进行一般化地表示,并证明其均衡点的存在,就是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创举。而参与人纳什选择了让死亡在瞬间发生,毫无痛苦,无疑最大化了死亡这一行动的收益。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你带给岁月这诗意的理性,祝愿“美丽心灵”一路走好。 附纳什生平:
博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036-893340.html 下一篇: 陈国青教授:大数据的管理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