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东北财经大学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4-07-19 来源: 浏览数:6

2024年7月14日—15日,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主办,东北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数据治理与平台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业委员会、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承办的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暨第四届东北数字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东北财经大学圆满结束。

大会合影

2024年7月15日上午,大会的两个平行论坛继续在东北财经大学笃行楼火热开展。

在以《“活”案例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为题的平行论坛一中,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肖静华教授首先带来题为《数智时代“活”案例教学与人才培养探索》的报告。她指出,中国教育需从模仿迈向创新,新商科教育需要变革训练思维模式、探索新的知识建构模式,提炼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升模式。“活”案例强调鲜活实例、激活教学、教师灵活引导,以训练学生复杂思维,在反思探索中构建知识体系,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实践表明,“活”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教学、科研、产业有效融合、相互促进,推进学生实现内驱型、创新型学习。随后,肖静华教授就参会老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现场反响热烈,讨论气氛高涨。

肖静华教授报告

紧接着,东北财经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张婧副教授带来了题为《基于生成式AI的Python程序设计“活”案例教学》的分享,她认为,人工智能时代需要重塑高等教育,针对大学生学习新特征,生成式AI助教能够助力实现将产业实践中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引入课堂教学,运用生成式AI助教的个性化学习支持、知识讲解与引导等能力,构建“师-生-机”三元交互式教学方法,打造满足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需求的新课堂。随后,她针对基于生成式AI的Python程序设计“活”案例教学组织开展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再次肯定将产业实践“活案例”引入高校课堂的必要性。

张婧副教授报告

之后,学会理事、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高慧颖副教授带来了题为《“活”案例教学的设计与思考》的分享,她主要从“活”案例教学的目标与优势,“活”案例教学设计,“活”案例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活”案例教学实施中的挑战等方面展开了精彩分享。在此过程中,高慧颖老师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例,详细展示了由学生自主开发的知识决策类型信息系统开发在企业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的具体教学实例,充分展现了“活”案例教学模式的积极成效。

高慧颖副教授报告

接下来,学会理事、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贾琳副教授继续题为《大模型应用于“活”案例教学的设计与探索》的精彩分享,他认为,高校教学应该秉持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而“活”案例教学未来的方向应该是“人工智能+行动”的过程。高校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促进产业转型、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将大模型应用于“活”案例教学模式中。此外,贾琳还就自身融入企业场景的研究型课程模式展开了详细讲解,并进一步深化“活”案例课堂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教学模式。

贾琳副教授报告

随后,与会老师展开了以《数智时代的“活”案例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为题的圆桌讨论,并主要提出了“活”案例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学会理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吴瑶副教授首先进行了分享和讨论,她充分肯定了“活”案例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并指出学生在该模式下与教师形成一致认知的重要性。高慧颖副教授进一步指出,“活”案例教学模式需要学院、学校等制度层面予以大力支持,并强调在实施过程中设置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贾琳副教授强调,要实现“活”案例教学模式,与企业之间达成信任的合作关系是关键。教师应充分抓住企业的本质需求,从推进课堂方案可落地的层面与企业展开持续的良性互动。此外,针对学生感慨课程压力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应积极促进双方沟通交流,在明确学生自身规划的前提条件下引导学生从“活”案例教学模式中获得多样性的产出。最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李文静教授进一步指出,尽管“活”案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企业、学校、学院、学科特性、学生素养和教师个人能力等多方面限制,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教师要积极促进各方参与者达成共识。

圆桌论坛讨论现场

论坛最后,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颜志军教授对平行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活”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一种新的形式,能够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企业管理实践,学生自驱力使得其愿意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深入学习,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够产生新的帮助。但目前,仍有一些约束条件制约“活”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实施,因此,未来可能需要通过试点模式逐步实现该模式的全面推广。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采取措施克服各种问题与挑战,对于企业而言,要注重从企业需求出发充分提供参与价值;对于学校而言,要积极鼓励教育模式创新改革,实现制度灵活调整;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要继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并达成一致认知。最后,颜志军教授对参与报告嘉宾和老师表达了充分感谢,并希望本次论坛的顺利开展能够推动学会和高校教育教学迈向新的征程。

颜志军教授总结

平行论坛二以“高校教育资源开源共享暨实验教学”为主题。数字经济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高校教育资源开源共享是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途径。学会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齐佳音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谢康教授致欢迎辞,对参会嘉宾、会议支持者及前来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平行论坛二会议合影

谢康教授致辞

DaoCloud集团总经理张红兵上台报告《开源,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张总指出开源社区作为全球最佳的协作创新方式,对企业创新具有巨大影响力。此外,张总分享了DaoCloud在中国获得核心代码话语权与捐献开源项目的贡献。此汇报结果对传播开源文化,‌培育数字技术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红兵报告

随后,学会理事、东北财经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主任姜明教授做出《数智赋能,创新引领:财经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数字化革新实践》的主题演讲。姜明教授一是介绍了数字财经大学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二是提出数智赋能下包括信息集成、业务提效、数据洞察、系统互联和资源共享的实验教学管理策略;三是解释数智赋能下的实验教学管理革新核心要素,即管理组织模式、数字化环境、业务协同机制和评价与监测管理体系。最后,姜老师以视频的方式分享了东北财经大学数字化实践,如新实验教学大楼的建设。姜明教授的汇报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启迪学生创新意,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作用。

姜明教授报告

学会理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国锋教授作为第三位分享者,进行了《开源创新与数字治理微专业》主题汇报。张国锋教授提出目前开源存在缺乏理论、政策与人才储备的现状,因此呼吁各高校重视开设开源创新与数字治理微专业。

张国锋教授报告
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交通大学苟娟琼教授进行了《数智时代的虚仿实验教学楼》报告。首先,苟娟琼教授介绍了当今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时代挑战。其次,为了解决这些挑战,苟娟琼教授提出智能决策情境下的多专业知识融合创新解决方案。张国锋教授与苟教授的分享,对于新商科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苟娟琼教授报告
下半场的论坛由姜明教授主持。首先,论坛举办了走进数字联合国活动暨2025年主办权授予仪式。姜明教授宣布了活动的启动,并宣布2025年主办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随后,论坛进行了新商科教育教学开源社区成立暨协议发布仪式。姜明教授对谢康理事长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宣布了协议发布与社区成立。最后,论坛进行了数字经济开源创新实验室启动仪式。期间,张国锋教授介绍了开源社区网站的使用方法,并展示了使用成果。这三项活动体现了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对开源与新商科建设的重视。
走进数字联合国活动暨2025年主办权授予仪式
数字经济开源创新实验室启动仪式
东北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富宇教授作为第三位主持人,主持了后面的论坛。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职业学院王知强教授进行了《专业数字化转型理论框架的研究基础、影响因素与实践路径》主旨演讲。王知强教授介绍了高等院校专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导向”和“行动学习”教育理念,建议高等院校专业教育要紧跟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形成数字化思维与意识,树立数字化的观念与形态,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
王知强教授报告
齐佳音教授随后作了《“方班”: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具体介绍了“方班”的体系架构、评估及量化反馈机制、网安人才认证机制、迭代计划、方班研讨厅机制、演武堂机制等,深化了在座各位专家与学者对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认知。这一汇报对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大地推进作用。
齐佳音教授报告
此次召开的论坛在推动数智经济的研究与实践,学术创新与高校建设,引领行业发展方面起到了极具重要意义的推进。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就此圆满结束,本次会议吸引了国内诸多优秀的专家学者前来参会,搭建了产学研结合的数字经济创新跨界论坛,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发展,迈向新征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将始终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具有国际声誉的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研究学术团体,为实现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