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业委员会专访

发布时间:2024-01-10 来源: 浏览数:6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在中国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两个领域搭建跨学科理论创新的桥梁,着力推动中国经济学在委托代理、机制设计、搜寻等经济理论方向上的发展,及中国管理学在互联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电子商务等管理理论方向上的发展,以及推动中国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理论的跨学科创新。依据学术研究领域的划分和会员组成的特点学会设立了专门从事本学会特定业务活动的分支机构。学会近期对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业委员会主任、东北财经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汪旭晖教授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了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委会成立的意义和贡献。以下为专访内容:


专访汪旭晖教授         

 

一、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委会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首先,数字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产业涵盖了信息技术、数字内容、数字服务等多个领域,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新性、高普惠性的特点,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东北地区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但是,近年来,东北地区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失等问题,亟须通过数字产业的发展来实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区域协调。


最后,专委会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下属的一个专业委员会,由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旨在推动中国数字产业的跨学科研究和数字产业的创新实践,尤其致力于推动数字领域的政产学的深度合作,探索通过数字产业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路径。专委会秉承跨界合作、价值共创的宗旨,为东北乃至全国数字产业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搭建共创价值的思想交流与业务合作平台。


因此,专委会的成立对于推动中国数字产业发展和东北地区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专委会的平台,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之间的协同效应,为建设数字中国和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首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业委员会年会         

 

二、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委会的特色和价值理念   

特色:专委会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下属的第一个以数字产业为主题的专业委员会,也是第一个以区域振兴为目标的专业委员会。专委会以东北地区为重点,主要关注东北地区问题,故名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委会。关注于数字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探索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的有效路径和模式。专委会汇集了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各界的数字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形成了一个跨界合作、价值共创的学术团体。


价值理念:专委会秉承“科学、创新、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以实证为依据,以创新为动力,以合作为手段,以共赢为目标,致力于推动中国数字产业的跨学科研究和数字产业的创新实践,为东北乃至全国数字产业的发展和区域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汪旭晖教授在首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致辞     

 

三、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委会成员构成

专委会主任:汪旭晖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还兼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等。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及Tourism Management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荣获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影响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优秀人物奖、央广网“2022年度商科教育领军人物”、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等奖励或荣誉40余项。  
 
专委会副主任:朱方伟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有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主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管理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委员、全国(第六届)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制造行业分指委委员、辽宁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家。

专委会副主任:杜传忠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工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南开大学高端人才“英才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创新经济、智能经济研究,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在《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统计研究》《南开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近30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或摘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另外完成天津社科规划办、山东省社科规划办以及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等多个部门及地方政府委托的研究课题30余项,多篇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研究成果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首位),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专委会副主任:邹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市场学会副秘书长、管理科学杂志领域主编、营销科学学报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dvertising 编委。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获得全球营销管理联盟联合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欧洲营销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管理科学学报》 等营销学和管理学学术期刊。邹鹏教授为MBA\EMBA\EDP讲授《营销管理》《新媒体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担任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和黑龙江省政府咨询专家和评审专家。为中国银行、中国邮政、招商银行、阿里巴巴、腾讯,深圳海王集团、北汽集团和北大荒集团等单位提供咨询和培训。   

专委会副主任:徐健     
东北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英国萨里大学访问学者。入选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电子商务开发实践》负责人。兼任教育部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副组长、辽宁省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专家、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经济学会青年分会副秘书长。

专委会副主任:贾建锋
东北大学教授(长聘岗位),博士生导师,现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东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重点新型智库和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中国双创·创业创新典型导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科技创新发展智库首批入库专家,辽宁省行政区划论证专家,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一处、二处和三处)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干部教育培训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兼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管理、创新创业教育。  
  
专委会秘书长:姜明
东北财经大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辽宁省高校实验室安全专家、大连市大数据协会专家委员、大连市网络安全专家、阿里活水学者、中国互联网协会实践教学创新与创业导师。有多年电子商务及大数据行业经验,精通行业相关技术与运营,曾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并出版三本专著,主持国家级项目多项,相关研究成果获正省级领导批示。

专委会副秘书长:刘鸿雷   

大连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兼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韩国营销科学学会(Korean Scholars ofMarketing Science)常务理事;全球营销管理联合会(Global Alliance of Marketing & Management Associations)常务理事;Journal of Global Scholarsof Marketing Science (ESCI 检索)常务副主编;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宣传与联络委员会(CMAU)委员。


四、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委会理论创新领域和标志性成果

理论创新领域:专委会主要围绕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的关系、机制、路径、模式等方面开展理论创新研究,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数字产业的概念、内涵、特征、分类、评价等基础理论问题;数字产业的发展动力、影响因素、效应机制、政策支持等宏观理论问题;数字产业的创新模式、竞争策略、合作机制、生态构建等微观理论问题;数字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社会治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互动关系和协同效应等中观理论问题。


标志性成果: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已经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价值的理论创新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版了多部具有权威性和参考性的学术著作;围绕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撰写的多份咨政报告获省级领导批示;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课题项目;举办了多次具有影响力和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比如专委会的年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主题就是东北数字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已经连续搞了三届,每一届应该说我们都有一些特色,不仅邀请学界嘉宾,还有业界产业的领军人物,共同来探讨东北数字产业的一些痛点难点,进而带动东北数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产业去拉动东北的振兴,来贡献我们的力量。


五、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委会发展目标

专委会将继续深化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的理论研究,提升数字产业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扩大数字产业的交流合作范围和渠道,增强数字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东北地区的数字化转型和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


专委会将努力打造中国具有影响力和国际声誉的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研究学术团体,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数字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时的重要智库,成为数字产业领域的创新引领者和价值创造者,成为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协同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六、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专委会的其他亮点和对学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专委会与多家数字产业领域的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航天信息、京东、用友、东软等,共同开展了多项数字产业的创新项目和应用案例,为数字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示范。


建议学会进一步加强对专委会的支持和指导,为专委会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政策便利、项目机会等,激励专委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相关的学术工作。进一步推动跨学科融合创新,为专委会创造更多的跨界合作机遇、跨界创新空间、跨界创新模式等,激发专委会在数字产业与区域振兴领域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