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意义的研究|访谈2016乌家培资助计划获得者清华大学徐心教授

发布时间:2022-04-06 来源: 浏览数:51


学会秘书处

2016年度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奖授予清华大学徐心教授和北京大学翁翕教授,以表彰他们分别在信息技术扩散及其经济影响领域,在信息、学习和激励领域的理论创新贡献。为了能够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中国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学会近期对两位获奖者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他们的学术成长历程和研究方法,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助益。以下为徐心教授的专访内容。

徐心.jpg

您的学术成长经历是怎样的?

1993清华大学读的本科,学习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后又读了2年战略管理专业的硕士,2002年加州大学欧文分校Paul Merage商学院读了5年博士之后在美国加州Cal-IT2研究中心完成了1年的博士后研究。2006年开始先在香港科技大学工作了3年,2009年来到了清华大学工作一直到现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件事情对我影响比较大。一个是在香港科技大学工作的时候,当时香港科技大学每年夏天都会把国际上的一些资深学者邀请过来跟年轻老师交流让我有机会结交了一些资深学者他们对我帮助很大第二个是在清华大学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学院邀请一位院士过来交流,院士对我们说:“年轻老师做研究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发国际顶刊为目标,第二个阶段是关注自己做的东西到底有没有影响,有没有价值。第三个阶段是关心自己的研究是不是与国家命运和国家战略相关”,当时我还处在院士说的第一个阶段,后来就慢慢往前辈所说的第二和第三个阶段去努力。


请介绍一下您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以及创新点

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读博的时候电子商务正好非常流行我加入了系里承接的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重大项目调研‍‍国际上电子商务的普及使用和影响,这决定了我在读书的时候研究较多的‍‍组织对信息技术的采纳和使用以及它的经济影响,跟现在热门的数字经济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很多相关性。‍‍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也就是2006年,web2.0兴起,我就开始尝试研究企业和社会的数字化对金融市场信息环境的影响算是这个领域比较早的研究者我们通过一些实证数据观察发现在web2.0上,对于公司‍‍信息曝光的越多,公司隐瞒信息的成本就越高,公司对外披露信息就会越及时社会的数字化起到了一种‍‍监督的力量。这在当时还是很有创新意义的。2009年我关于这个领域的第一篇working paper获得了ICIS 的最佳论文提名,相关的研究成果2013年发表在了MIS Quarterly上,并在2014年获得了MIS Quarterly 年度(唯一)最佳论文奖

现在在做的另一项研究是关于技术赋能聋人的我们有一个校友企业为聋人设计了一款AR眼镜,它能把对方说话的声音收下来翻译成字幕,‍‍展示在AR眼镜上他们能看见对方说的话。我们通过北京聋人协会的帮助让聋人们免费试用这款设备并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研究发现有了这款设备的一组能够更好地交流,能够进行团队合作,甚至一个月后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得到了改善这是我最想推进的一个项目。‍‍因为我们能看到技术真正的赋能了人,能够给他们带来实质的帮助,看到了科技向善的力量


您是怎样找到有趣的科学问题的?

我自己过去主要还是从文献中发现研究问题,寻找文献里面哪两个概念之间没有人研究过它们的相关性。但是现在我认为我们应该和企业家成一个学术共同体,和企业家一起去理解管理的世界,理解现实,从现实中去寻找研究问题。关于这点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被新华文摘摘录了,我把这种合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称之为规则性,需要企业家将自己面对的业务场景有什么约定俗成的规则以及遇到了哪些困难列出来;第二个阶段叫做规范性,学者要跟企业家共同对话,找到跟业务场景和痛点相关的学术理论,并把第一阶段企业家规则性的问题转化为规范的学术概念和语言;第三个阶段叫做规定性,也就是先预设我们干预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再用现实数据和管理实践去检测这个规定是否正确。


您主要用什么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Jeffrey D. Ullman教授过一篇文章the battle for data science他说数据科学是统计、算法和domain knowledge三个东西的交集对我们经济管理学院来说domain knowledge就是商业场景以及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比如价值链计学主要是计量学,算法是运用计算比较多的一些分析工具我现在做研究基本上都是把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


您未来的研究计划是怎样的?

我未来想研究的是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企业数据在企业内部和跨组织分享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怎么管理和治理好数据分享,这里面有安全问题隐私问题、相关方利益分配的问题等等以及数据分享之后大数据价值的衡量。我觉得未来数字会和财务一样变成价值链上的一个基础环节来支持生产营销等其他环节,我把加上了数字环节的企业价值链叫做数智价值链,数智价值链有三个基本的功能即数据管道化,计算矩阵化、测评平台化,怎样建立数智价值链的这些环节,里面有哪些科学问题,如何在企业里面形成数智价值链,这是未来我想从事的工作。


请您谈谈科研心得,您是用什么样的生活和哲学态度看待科研工作的?

我觉得科研工作的职业红利就是让我们能够体会自我成长的快乐能够去探索未知,满足好奇心。如果我们足够幸运,做的工作恰好能够真正帮助到一些人,它会让我们心理上更幸福。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一路走来我一直很勤奋很努力,努力就意味着需要放弃一些东西。另外,做科研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刚开始合作的时候不要计较太多自我的得失,要主动多做一些事情,多干一些活,这样长期获得的回报会更大


您承担了哪些课程的教学?您是如何指导学生的?

我目前参与本科生《管理科学工程导论》的教学,这个课程是为了激发本科生的研究兴趣,为学校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而开设的承担商务分析项目硕士研究生整合实践课,带他们在企业里面真实的数据项目还有其他硕士生的企业数字化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课程,博士生管理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

首先,希望我的博士生一定依托一个企事业单位研究现实问题。其次,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国际化的覆盖统计、计算和domain knowledge三个方面的研究团队,让学生参与进去,更多地跟其他老师合作。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们将来做的课题是他们自己觉得有意思又有价值的能够为现实做出贡献的,一定不能为了论文为了毕业而随便选择一个topic,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最美好的5年青春年华,对自己有所交代


请您谈谈获得乌家培资助计划的心得和感受。

首先,学会‍‍设立乌家培资助计划的初心是希望‍‍未来资助的这些人里面有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这在大家心里点亮了一团火,改革开放40中国道路的实践‍‍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如果有人能够很好地把它的规律总结出来,即使未来不能获得诺贝尔奖,也一定能够在国际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力,这需要有天赋的人沉下心来专注地做这项工作。乌家培资助计划就是为这个目标的达成创造支持条件。我由衷地敬佩和感谢学会这种点亮火种的初心。

其次,我觉得乌家培资助计划一直以来管理地非常好。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报告和交流的机会,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荣誉和激励。我带的博士生就很珍视这个机会,资助计划也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了他们,‍‍我们假期刚做的实验需要经费的支持,‍‍用到的就是我们资助计划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