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设计中公平、效率及参与约束的关系研究|访谈2021乌家培资助计划获得者南京审计大学张军教授

发布时间:2022-01-28 来源: 浏览数:348


学会秘书处



2021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资助计划授予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张军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吴泽南副教授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翀副教授,以表彰他们分别在信息经济和信息管理领域的理论创新。张军教授专精于市场设计理论研究,对拓展市场设计中公平、效率及参与约束的关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方法论上提出了创新性的理论工具。在American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Theory、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等经济学顶级期刊发表了高质量论文,其针对配对问题的公平性与有效性的理论创新将会在学术界产生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您的个人学术成长经历是怎样的?


我本科就读于南京理工大学数学系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对经济学的兴趣始于大学二年级偶然读到经济学和博弈论方面的教科书,感到简单又有趣,之后陆续读了很多经济学各方向的教科书和通俗读物。本科毕业后我进入上海财大经济学院就读硕博连读项目。在上财经院的学习经历直接推动我走上学术道路。田国强、孙宁、陈庆池、周亚虹等诸多老师的课程以及他们一起塑造的学术文化,深深地培养了我对科研的兴趣。在这些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博,博士论文委员会成员包括加州理工学院的FedericoEchenique教授,KimBorder教授,和后来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LeeatYariv教授。2017年博士毕业后我直接回国任教。



请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讲解一下您的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我目前的研究都是围绕着匹配市场机制设计。简单说,古典经济学理论强调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里的资源是不能自由买卖的,因此不能使用价格机制来分配。这时就常常需要一个计划者通过某个分配过程(或者叫机制)来找到分配结果。怎样设计出最优的分配机制就常常成为这类研究中主要的创新点。下面举两个我研究中的例子来说明。

在一项研究中,我和合作者注意到很多现实环境中存在着轮岗和轮流分配的现象。比如银行里的新员工、医院里的新医生或护士常常要在不同岗位间轮岗。很多实验科学专业的博士新生要在不同实验室间轮流实习。一些国家的狩猎或捕鱼牌照是在狩猎者间轮流分配。我们将这些问题抽象成一个轮岗模型,其中不同的员工占据不同的岗位,每个员工可能想留在自己的岗位上,也可能想换到其他岗位。我们设计了一个轮岗分配机制,能最优地照顾到员工对于不同岗位的偏好,同时实现鼓励轮岗的目的,并且达到了激励相容,保证了员工在该机制中能真实地表达自己对岗位的偏好。

在另一项研究中,我和合作者借鉴古典价格机制的思想,设计了虚拟的市场机制来解决复杂约束条件下的资源分配问题。所谓虚拟的市场机制,是指创造一个平台,在该平台中每个参与者可以领到一定数量的虚拟货币,平台对资源进行虚拟定价,让每个参与者使用他们的虚拟货币购买对他们来说最优的资源组合。当平台找到近似的价格均衡时,就达到了资源的最优分配。其实这种思想在现实环境中已经出现。比如有些国外高校的选课过程就是通过赋予学生虚拟货币,让学生“购买”他们希望注册的课程。我们在该研究中的主要创新点是发现当环境中存在复杂的约束条件时,只要对约束条件进行虚拟定价就可以使用上述虚拟市场机制找到最优分配结果。



请介绍一下您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经济学众多理论领域中,市场设计可以说是跟现实最紧密相关的。市场设计模型直接脱胎于现实问题,产生的各种工具和方法又直接应用到现实问题。因此这个领域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都比较明显。例如上述关于轮岗机制的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新的匹配模型和新的机制,在实践中可以用于解决一些轮岗问题,比如最近中国多个城市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提出了中小学教师轮岗的设想。

除了上述两个研究的例子,我也对随机分配机制的设计和双边匹配市场中稳定匹配的存在性进行了研究。在很多现实分配问题中,由于资源的不可分割性,计划者常常需要通过引入随机性来实现公平分配。例如中国有些城市通过摇号来分配汽车牌照和限价商品房的购房资格。我的多个研究分别发现了随机分配机制在效率、公平、和激励相容三方面的边界,随机分配的事前效率和事后效率的关系,以及激励相容和外部选择的交互作用对于随机分配机制设计的影响。这些理论结果可以指导实践中的机制设计。

市场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研究双边匹配市场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参与者如何匹配在一起。重要的例子包括就业市场中雇主和雇员的匹配,婚姻市场中男女的匹配,以及升学市场中学校和学生的匹配。在这类市场中,稳定匹配常常被看作是最合理的结果,大量实证和实验研究也表明能产生稳定匹配的市场机制是最能长久稳定、经得起各种挑战的制度。我的研究分别在多对一和多对多的匹配环境中给出了目前文献中能保证稳定匹配存在的最宽松的条件。该结果对双边匹配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好的价值。



您是怎样找到有趣的科学问题的?


在博士阶段我会为找不到好的科学问题而苦恼,现在偶尔也能听到已经有发表的同事还在担心以后没有好的研究想法。我的感受是,当深入思考一个领域和背后的社会现象后,科学问题会源源不断地找上门。我想从事科研的人几乎都会对自己发表的论文感到不满意,因为每当写完一篇论文时我们就知道至少还有若干重要问题是这篇文章没解决的。如果非要讨论寻找科学问题的方法,我的浅见是,尽量以问题为导向而非以工具为导向进行科研,自然就会发新问题。如查理芒格所说,手握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应该避免让自己成为手握锤子、到处寻找钉子的人。另外,回顾经济学不同领域的发展历程也常常能有启发。不同领域关心的问题虽然不同,但是对于社会现象由浅入深的研究过程常常是相似的。目前市场设计理论的研究主要还是关注于解的概念和各种机制的设计。关于不完全信息在市场中的作用、市场结构和摩擦对分配结果的影响、各种非理性因素如何作用于个体决策等等才刚刚开始研究,而关于这些问题在一些其他领域已经有大量发现。借鉴其他领域的成果对市场设计研究很有帮助。



您主要用什么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市场设计理论的研究常常是从简单的环境甚至例子中寻找直觉,然后扩展到一般模型,涉及的工具包括博弈论,运筹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简单说,就是从特殊到一般。



您未来的研究计划是怎样的?


未来我会坚持在市场设计领域钻研。一方面我会继续对市场设计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也遇到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证的方法来回答。所以我计划学习新的方法和工具,和不同领域的学者合作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请您谈谈科研心得,您是用什么样的生活和哲学态度看待科研工作的?


我的科研经历还很短,有的一点心得还可能会随着时间改变。在写过若干篇论文后,我越来越相信从事科研和从事其他创造性工作没有根本区别,都是在面对压力、焦虑、和前人大量杰出作品时想方设法添加自己的一个作品,最好也是杰出的。求知的欲望和创造的冲动是从事科研最首要的动力。

关于以怎样的生活态度看待科研,我的想法是,要投入时间在科研中,但不要投入地太多而牺牲了家庭。正如一些上班族早起一小时就可以完成多个健身项目,身体和工作两不耽误,还保证了一天的精神活力。我想在科研工作中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或者说习惯,不求呆在办公室的时间最长,但求不浪费在办公室的每一分钟。



您承担了哪些课程的教学?您是如何指导学生的?


我目前主要承担本科生的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教学。我很惊讶许多学生把学习经济学和学习数学同等看待,栩栩如生的经济学概念在学生眼里那么抽象。在课堂中我尽力把各种概念和学生能够看到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希望能帮助学生脱离对教材的刻板印象。我目前指导的学生还很少。我没有向每个学生都推荐科研。如果没有求知和创造的欲望,选择科研可能就是选择错误的人生。我跟学生反复强调的是尽早有个成熟的头脑和心态,无论最终选择科研与否。有了成熟的心态,选择科研也会事半功倍。



请您谈谈对这次获得乌家培资助计划的心得和感受。


非常荣幸能和另外两位北大的老师获得学会和评委的肯定。同时我也感到一份责任,未来必须要用更好的科研成果来匹配这份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