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新市场经济十面观
发布时间:2010-01-25 来源: 浏览数:74
1、网络时代亟待创新经济模式
--工业时代的经济模式只有两种指向,一种是私人垄断社会财富,另一种是官僚支配社会财富,为了防止过倾斜,西方国家靠基督精神作为第三根平衡支柱。东方转轨国家则大不相同,他们向左是恶魔,向右是历鬼,要适应网络生产力的发展,亟待找到与两者完全不同的某种新经济模式。
2、信息社会是多元化社会
--宇宙大爆炸的那一瞬间,既没有原子,更没有各类分子,只存在一种超热的“宇宙之汤”,这样的世界不存在任何信息。后来宇宙之汤慢慢冷却,才凝固成多种基本粒子、原子和各种天体,继续冷却又产生了多种分子甚至日益复杂多样的生命体。其实信息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多样性,信息化社会也就是日益彰显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
--小农经济是个性自由被禁锢的经济;计划经济是个性自由被窒息的经济;市场经济先是彰显个性自由、后又被标准化无情抹煞的经济;网络新经济则是既能彰显个性,又能实现多元协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3、传统理论工具正在锈蚀
--人类几百年的工业实践已经证明,资本和物欲的无节制扩张已经触怒上帝,于是上帝就派“沙漠”、“灾害”和“瘟疫”这三头怪兽对人类实施普适性报复。
--工业经济的主要基础资源是钢铁、水泥、石油,信息经济的主要基础资源是集成电路、光导纤维,它们的化学成分都是硅,来源于石英沙子。信息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基础资源就是知识,它源自人脑。它们几乎都是取之不绝,用之不尽,并促使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因此“资源稀缺,欲望无限”的理论前提和“边际优化分析方法”都开始动摇。
4、道德悖论是社会诚信之大敌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两大最坏基因,一个叫做“伪善”,一个叫做“诡异”.伪善教人“满口仁义道德,满肚男盗女娼”;诡异教人“瞒天过海、鼠窃狗偷”之术。这两大基因与达尔文主义相结合,使我国社会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贪污腐败愈演愈烈,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敌。
--正直的**员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党教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市场经济教我个人利益最大化,怎样才能摆脱这种道德悖论的困扰?
5、人文环境也要可持续发展
--人类自然环境已经走过了一条先破坏、后治理的弯路;可人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社会人文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若延续社会达尔文主义规则,两元对抗博弈不断升级,人类将进入一切人坑害一切人的社会,而要修复日益恶化的人文环境,可能要比修复自然环境更难。
6、从两元对立到多元协同才是正道
--工业社会的哲学原则是两元对抗、对立斗争;信息社会的哲学原则是多元协同、互惠共赢。随着信息环境日益透明,两元模式加速了自然衰败进程,协同互惠凸显出无穷的魅力。
--在网络条件下,平等交易才是保证市场主体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发现,“一个市场主体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相关主体成功的基础之上”.
7、新资本主义救不了穷人
--比尔盖茨新型资本主义(creativecapitalism)说得是资本赚取了足够利润之后,就需要通过社会认可(recognition)来提高它的知名度。使企业“更加倾向为穷人服务,让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从而更多赚取利润或是得到认可,最终改善全球不平等的现象”.其实这是富人囤积足够财富之后,又要可怜穷人当救星的心态,目的是名利双收、攫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8、信息共享才是摆脱贫困的良药
--如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发达国家的传统思路是鼓励富人积累财富,通过二次分配(税收)和三次分配(捐赠)救济穷人。我国需要的是一种后现代解决思路:直接提高穷人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鼓励他们自己创造财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早就指出,贫穷的根源不在土地和资源,而在于长期信息闭塞、教育落后造成的劳动力素质低下。我国要利用信息产业的后发优势,通过网络经济的外部性效应,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快速提高广大农民素质,走城市化道路,这才是解决我国“三农”和贫困问题的最好途径。
9、公共理性是新市场经济的精髓
--农业社会是群体理性主导的社会;工业社会是个人理性、政府理性交替主导的社会;信息社会则是公共理性为主导的社会。要摈弃族群理性和个人理性,在政府指导下逐步向公共理性的过渡,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髓。
--社会实践和计算机模拟均已证明,利他主义者和极端利己主义者都很快被现实社会淘汰,诡计多端者在日益透明的网络环境中也将难以藏身,只有持平等交易态度者才能获得长远利益和繁衍机会。
10、**人应该站在时代前列
--按照人类普遍的需求层级,满足基本生存条件尚要靠利己主义激励;满足交往与交流的需求则要靠平等互动;满足自我实现则要靠牺牲精神。就整体而言,我国社会正处在第一层级向第二层级需求过渡的时代。与过去不同的是,网络经济已经创造了平等协作、互惠共赢的刚性约束条件,只有通过平等合作又为对方提供有用价值者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人不能脱离时代,但他们应该是一批站在时代前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