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论坛(二):学会理事刘潍教授专访
发布时间:2025-04-25
来源:
浏览数:10
202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科技部《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中强调,“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具有高水平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仍显不足,特别是在管理学领域,缺乏学术出版与评价的话语权体系。为此,学会秘书处对学会理事、山东省泰山学者与海外优青获得者、青岛大学商学院刘潍教授进行了专访。刘潍教授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学位,专注于数智化转型下的地缘商务战略研究,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学会秘书处将专访内容整理为此会员报道。据悉,刘潍教授担任主编的两本信息管理领域国际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and End User Computing》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Approach》近日取得了较高的国际学术评价,在2025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中皆获得较高的分区结果,JOEUC期刊为SCI/SSCI双检索并稳居JCR一区,IJITSA期刊已实现EI与ESCI检索并获得中国科学院分区。在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组织的相关活动中,刘潍教授着力于为学会构筑国际交流的舞台,为学会会员提供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大力推动数智理论创新的研究。总体来看,刘潍教授主编的两本国际期刊能够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种创新实践模式。一、聚焦数智化话题前沿,打造“前沿实践+理论探索”特色定位自担任管理编辑与主编以来,刘潍教授调整期刊投稿话题范围,依托近年来新兴信息技术的商业化普及浪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语言训练模型、深度学习与商业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理解与实践,解耦其对组织与终端用户的绩效与战略行为的影响机制,逐渐打造出“数智化前沿技术实践+管理学理论探索”的期刊特色定位,推动了数智化前沿话题的国际化学术讨论。在此基础上,期刊获得了信息管理领域内学者的大量关注与引用,期刊的学术评价结果实现了同步提升。据统计,JOEUC期刊近五年一共发表了250篇学术论文,H5指数为34(近五年有34篇论文他引次数超过34次),在小体量期刊中居于领先位置,单篇他引次数超过50次的有17篇,皆聚焦于数智化前沿技术的商业化理论与实践,期刊在短短三年时间从JCR四区提升至一区,影响因子从1.882提升至最高时期的7.400。作为目前JCR分区“信息科学与图书馆科学”中唯二来自中国大陆高校的一区期刊主编,刘潍教授以期刊作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着力推动中国情境下数智化研究的国际化推广。一方面,通过期刊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等国内重要学会和会议的有效结合,扩大国内作者群和读者群,鼓励潜在作者关注中国情境下数智化技术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并投稿到期刊。另一方面,坚持国际化特色,保持编委与审稿人团队的国际化多样性,积极通过ResearchGate等国际学术平台推介中国情境化研究论文。近五年来JOEUC期刊已发表了超过100篇中国情境数智化研究论文,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顶天立地”研究有效推广到国际学术舞台,较好地发挥出国际高评价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2021年开始JOEUC期刊与IJITSA期刊全面转向“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媒介的全新出版机制,开放获取模型降低了学术传播成本,实现了期刊科研成果的无障碍阅读和引用,有力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成果共享。基于此模式,刘潍教授与编委团队努力保持规范的同行评审制度,控制期刊论文发表规模,坚持期刊论文发表以质量为优。同时,优秀的已发表前沿成果可以基于开放获取的期刊学术平台得到快速推广,推进前沿学术话题的探讨。期刊相比2021年之前实现了数十倍的论文阅读量与下载量提升,实现了学者与期刊的价值共创。目前,刘潍教授仍在探索国际期刊的可持续化发展路径,拟通过快速审查、数据代码共享等新机制进一步打造和发展以JOECU期刊和IJITSA期刊为基础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数智化研究创新实践。在此,诚挚欢迎学会会员,尤其是会员团队中的年青学者积极为刘潍教授主编的JOEUC期刊和IJITSA期刊贡献高质量的创新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