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论坛(一):学会副理事长肖静华教授获索菲亚家居特聘教授专访
发布时间:2025-04-12 来源: 浏览数:6

2017年以来,在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动下,新工科、新文科等建设在全国拉开帷幕,国内多所高校开始强化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2025年3月26日,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索菲亚家居产教融合合作仪式上,学会副理事长肖静华教授获索菲亚家居特聘教授,着力推动高校管理类本科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此,学会秘书处对肖静华教授进行了专访,并根据专访内容进行整理报道。

肖静华教授等老师与索菲亚家居产教融合长效协同育人合作始于2015年,至今已持续10年。高校管理类本科产教融合具有多样化、场景化与非标化特征,难以像工科等学科那样构建各类平台、实训基地等推进产教融合,导致管理类本科产教融合面临比工科等学科更严重的校企合作层次浅、“校热企冷”等现象。针对上述难题,肖静华教授等老师经过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小切口产教融合、长效应价值共创”的模式。该模式有三个主要特征:
一、产教融合小切口,构筑校企长合作
产教融合指产教之间的互动关系。小切口指低成本、小规模、适应性高的校企互动活动。产教融合的小切口实现路径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管理类本科产教融合的参与约束要求。企业对投入产出非常敏感,注重实效或效益。小切口成本低、涉及面小、时间短、灵活性高,可以在企业部门、事业部或分公司、总公司或集团不同层面实践与操作,使管理类本科产教融合具有多样化的实践性和灵活的操作性,构成校企之间建立长期合作的互动基础。2015—2018年期间,肖静华教授等老师与索菲亚家居的产教融合实践表明,小切口互动成为校企共创价值理念的信任基础。

2018年12月索菲亚家居总裁王兵带领中高层团队
到课堂互动交流
2021年,肖静华教授等老师开始根据索菲亚的品牌矩阵调整顶点课的“活”案例教学模式。所谓顶点课设计,指使学生将学习过的各门专业课知识能融会贯通起来的课程。区别于书本的教学案例,“活”案例指教师实地研究的企业案例。区别于组织学生的企业参访,“活”案例教学模式是以企业正在开展的管理实践为内容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构建“活”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方法与评估。2022年,通过顶点课程改革与“活”案例教学模式,举办了索菲亚家居新商科产教融合大学生专业实践竞赛,以索菲亚子品牌米兰纳为案例教学对象展开竞赛设计,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问题解决能力。

2022年索菲亚家居新商科产教融合
大学生专业实践竞赛
二、科教融合双转移,激活产教深融合
通过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双向转化与相互促进,培育学生理论创新的能力与问题解决的能力。一是教学内容转化为科研成果,2015年以来,肖静华教授等老师针对索菲亚家居的经营管理实践开展长期追踪与关键人物访谈,将索菲亚案例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案例研究论文,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了7篇论文,成果2020年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入选 2024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年度典型案例成果。

索菲亚产教融合成果获教育部一等奖
和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二是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肖静华教授团队除将索菲亚案例研究论文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外,经过5年积累和撰写修改,2024年7月将索菲亚案例研究论文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撰写了《索菲亚“大家居”战略:数智推动企业价值链转型与升级》,入选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

吴瑶副教授等索菲亚产教融合教学案例入库证明
三、资源整合互促进,校企协同创价值
资源整合构成产教融合校企价值共创的社会基础。2019年,肖静华教授邀请索菲亚家居作为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适应性变革研究》申报的唯一合作单位,邀请索菲亚家居总裁王兵博士作为项目主要成员,2020年获得立项。2023年,肖静华教授再次邀请索菲亚家居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与治理体系研究》的支持单位,获得立项。
2022年8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与索菲亚家居开展共建博士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合作,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及河北工业大学的12位博士成为入驻索菲亚家居驻厂调研的首批学生。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索菲亚家居博士生
创新创业实习基地揭牌
2022年,索菲亚家居总裁王兵博士获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最佳领导者,2023年参与的科技研发成果《大规模定制个性化板式家具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3),2024年6月获广东省工业设计(体验设计)专业高级工程师。2025年3月王兵博士受聘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产教融合战略委员会委员。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为王兵博士颁发聘书
历经10年,肖静华教授等老师通过校企资源整合推动产教融合共创价值,在高校本科教育教学中探索出“小切口产教融合、长效应价值共创”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