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经济与管理理论创新特训营”邀你加入!
发布时间:2025-06-07 来源: 浏览数:16
一、“数字经济与管理理论创新特训营”是什么?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经济与管理理论创新特训营”是依托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举办的理论创新与交流活动,特训营面向青年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助力学员深入理解理论创新建构过程,提升从用理论、拓理论到创理论的探索能力。
特训营具有四大特色:一是瞄准学术前沿,邀请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资助计划获得者为骨干导师,分享他们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创新成果及研究经验;二是强调学科交叉,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设计培训内容,鼓励不同学科学员之间的交叉融合;三是注重构建导师-学员学术合作网络,在培训过程和培训后,注重导师与学员及学员之间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四是期刊助力,邀请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与学员面对面,并开辟稿件“快速审理”通道。
二、强大的讲师团队
邀请4位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资助计划获得者围绕经济与管理理论创新的前沿问题进行授课,并进行论文点评、辅导。




三、知名学术期刊助力
邀请4位SSCI期刊主编、副主编与学员就学术论文发表问题进行交流。




四、论文辅导与“快速审理”
鼓励参会学员向特训营提交英文论文稿件,期刊主编、副主编将筛选出优秀投稿并在特训营现场与学员作者进行分组讨论。现场讨论的稿件将被鼓励投稿到指定期刊,其中期刊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and End User Computing和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将设置“快速审理”(Fast track)通道,投稿至期刊后将直接通过主编桌审并送入外审。
五、往年会议与学员感言

第一届特训营于2023年7月在中山大学举行

第二届特训营于2024年7月在东北财经大学举行
学员感言:
我想用三个“心”来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首先是精心,学会的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系统、丰富而又巧妙,让学员们在短暂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充实又不仓促。其次是细心,导师们细心准备的课程内容,既包含专业知识,又包含成长经验,让学员们在“示范效应”下获得了全方位成长。最后是贴心,会务组人员贴心安排的茶点交流和午餐交流环节,让学员快速地了解彼此,同伴交流的“学习效应”非常明显。
——南京邮电大学讲师 赵富森
本次特训营安排到位,除了夯实且前沿的课程内容外,还安排了论文点评交流,午餐交流等环节,这些环节增加了训练营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机会,同时也给大家了解青年优秀学者成长经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此外,本次会务安排全程能够及时响应且满足学员的各种差异性需求,让学员对于本次训练营和学会有了更深的感情和期待。
——浙江工商大学讲师 厉婧
在大连参加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字经济与管理理论创新特训营”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聆听了前辈学者分享的研究发表经验和求学经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认识到,做学术是一件虽然辛苦但又极其幸福的事业。正如刘烁教授所言:“Try to enjoy and be proud of what you do!”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李谭卉一
这次参加特训营,让我受益匪浅。在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基于二手数据的研究方法范式与当前学术界的核心发展趋势,这使我对于未来的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与思考。通过论文分享和午餐会等环节,使我有机会深入地与老师们交流。特训营的互动环节让我有机会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生同学。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张楠
参加特训营的几日,我深刻体会到数字经济时代的学术前沿与实践交融的紧密性。在特训营中,我有幸聆听了多位知名教授的精彩演讲,他们不仅分享了基于二手数据的实证研究方法与过程,还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丰富经验与生动示例。这些内容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也激发了我对数字经济领域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 孙怡璐
参加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第二届数字经济与管理理论创新特训营是一次难忘的学术之旅。在这里,我深入学习了数字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并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导师们的经验分享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理论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训营的学科交叉特色,让我意识到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这对我的研究工作启发很大。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 张道涵
会议详请与报名方式请点击链接:http://cn.hudongxuetang.com/m/GIADP
或长按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