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理事长谢康教授团队数字经济创新三部曲新书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09-27 来源: 浏览数:10
2024年9月21日上午,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康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肖静华教授及其团队撰写的数字经济创新三部曲:《数字经济创新模式:企业与用户互动的适应性创新》《数字经济创新极点:平台创新、竞争与就业》《数字经济创新变迁:两化融合、数实融合与人工智能》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明德主楼728会议室召开的数字经济理论基础论坛上举行了隆重的新书发布会。

发布会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陈斌开教授主持。

发布会第一个环节由经济管理出版社主编刘勇博士致辞。经济管理出版社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央级出版社,长期致力于出版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经济管理前沿学术著作成果。刘勇主编代表编辑出版单位,向谢康教授、肖静华教授带领的研究创作团队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经济管理出版社发展的各方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数字经济创新三部曲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学科建设项目等资助,历时三年完成,合计约126万字。在致辞中,刘勇主编对数字经济创新三部曲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如何将中国数字经济的前沿实践经验理论化,形成源头创新的数字经济理论成果,既是当前时代发展的急迫需要,也是数字经济理论研究亟待突破的重大难点问题。2005年以来,谢康、肖静华两位教授带领的团队对中国28个省份760多家企业的实地调研和访谈千余名企业管理者,以这些海量数据和素材为基础,他们对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两化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等数字经济前沿性和基础性问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提炼、归纳和总结,形成了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数字经济创新领域理论探索的三部鸿篇巨作。这三部著作的出版,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企业与用户互动的适应性创新为什么能够成为数字经济创新的主流模式;有助于理解数字经济创新空间为何取决于平台创新的数字经济创新极点;有助于从两化融合、数实融合与人工智能等视角,理解数字经济创新变迁的经济系统协同演化思想。这三部著作是对中国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重大贡献,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刘勇主编祝首届数字经济理论基础论坛及三部数字经济巨作的发布会圆满成功。
发布会第二个环节由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康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对数字经济创新三部曲的研究框架、学术思想、理论建构、主要创新等进行了讲解和介绍。第一部著作《数字经济创新模式:企业与用户互动的适应性创新》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康、吴瑶和肖静华完成,2023年10月出版。该书是国内首部出版的探讨数字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三者内在关系的学术专著,从企业与用户互动的适应性创新视角,提出和阐述了数字经济生产力的适应性创新,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创新,生产方式的适应创新问题。第二部著作《数字经济创新极点:平台创新、竞争与就业》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康、肖静华和刘帆完成,2024年5月出版。该书提出并阐述了数字经济创新极点的原创概念,分析平台数据要素观、平台边界观、平台双层治理观构成的数字经济创新极点理论,认为数字经济的创新空间或创新的可能性有多大,不再取决于工业或农业经济而取决于平台经济,这是数字经济区别于以往工业经济的重要特征。第三部著作《数字经济创新变迁:两化融合、数实融合与人工智能》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康、肖静华,及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廖雪华完成,2024年9月出版。该书从技术-制度融合创新视角,从企业、产业、区域层面阐述和分析中国数字经济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及其经济影响的变迁过程。

发布会第三个环节为新书赠送。由谢康教授、肖静华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刘勇主编代表出版单位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赠送新书。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代表学院对新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对新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作为首发单位和对学院的赠书表示衷心感谢。刘守英院长评论认为“谢康教授、肖静华教授领衔历时三年出版的数字经济创新三部曲对中国数字经济理论研究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长期积累形成的理论观点和结论具有开拓性”。
发布会第四个环节为新书理论点评与研讨环节。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首先热烈祝贺谢康教授、肖静华教授为核心的团队数字经济创新三部曲的横空问世,衷心感谢经济管理出版社富有前瞻性的出版眼光,精心策划出版这样一套有意义有价值的鸿篇巨制。戚聿东教授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已经确立了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加强全面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建立新型国家创新体系,驱动和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这种百年变局的创新驱动下,我国把“数字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经济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稳就业促就业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创新三部曲从企业微观、产业中观、经济发展宏观等三个层面构筑的理论创新成果,无疑顺应了时代之需,对推动中国乃至国际数字经济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指导数字企业成长、数字产业发展、以数字经济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参考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在发布会上的点评发言
戚聿东教授认为“数字经济创新三部曲首先是创新模式篇,探讨企业与用户这种互动的适应性创新,这是从企业微观理论视角来展现数字经济创新理论。在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加速变化的时代,从微观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创新模式,对于识别和抓住新经济变革特征和机遇具有重要价值。企业与用户互动孕育着从过去大规模生产走向基于用户参与制的定制化生产乃至个性化定制,这是一种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这种模式有助于缓解大规模生产下的产能过剩或经济危机。三部曲其次是变迁篇,主要从产业的中观理论视角剖析从两化融合,到数实融合,再到人工智能创新变革的数字经济演变发展过程,由此剖析了近20多年来中国技术-制度融合的数字经济创新变迁特征。三部曲最后是极点篇,主要从平台的宏观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创新特征和规律。创新极点这个概念是作者的原创概念,数字经济创新极点表示数字经济的最大可能空间,或最大可能性边界。从创新极点视角展开对平台创新与竞争、平台对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就业影响、公共政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创新三部曲可谓精心构思、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系列成果,以微观、中观、宏观三大视角立体展现历史、现状和前瞻,把‘昨天、今天和明天’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总体上看,三部曲选题前沿,内容系统,阐述深入,方法科学,逻辑自洽,案例丰富,创新性强,因此说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下的一个原创性成果也并不为过”。
最后,戚聿东教授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那次集体学习的主题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习总书记对数字经济进行了系统性论述,他在最后提出“要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这也是对我们数字经济领域学者的殷切重托。数字经济基础理论研究可以说任重道远,但是大有可为,前景广阔,希望我们在座的老师和同学都能够早日介入数字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结出丰硕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经济学、管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作出贡献。在这方面衷心感谢谢康、肖静华团队在数字经济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开了好头,同时也期待他们以后能带领全国同行学者产出更多高质量创新性成果。
发布会第五个环节为新书发布会总结环节。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陈斌开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总结认为,“数字经济创新三部曲在理论创新和研究上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个是厚度,整套书是一以贯之的,是长期积累的有深度的研究。据我所知,这项研究工作确切地说是二十几年的成果积累,并不是当前数字经济议题很热了,才要出版这套书,而是前瞻性的研究和持之以恒工作积累的理论成果。第二个是深度。谢老师的团队特别强调理论的创新,他通过自己的资源为整个学术界提供了很多支持。另一方面,谢老师团队的特点是对实践深度了解,他先后为130多家企业做过管理咨询,对于企业有深度了解,并能从实践中凝练出原创理论。这几本书里面很好地体现了团队对于实践的深度把握,这是我们研究工作者特别值得学习的。第三点是广度,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理论视角系统阐述数字经济创新的焦点问题,成果可以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我相信,这三部著作不仅丰富了数字经济理论研究体系,也会为数字经济理论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