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谈 | 肖静华:成长的平台、深化的研究与传承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5-06-12 来源:管理世界杂志公众号 浏览数:12
我与《管理世界》 成长的平台、深化的研究与传承的力量 肖静华 肖静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企业研究院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人与AI协同管理及电子商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政府和企业项目9项。出版《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理论与方法》等专著和教材8部,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及ISR、JAMS等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2020年一等奖和2015年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24年一等奖,2021年《管理世界》优秀论文和第七届《中国工业经济》优秀论文。 四十载墨香绵长,承载了无数学者的学术梦想。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期刊,《管理世界》一直在引领理论探索与学术开拓,倡导理论创新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推动知识传播与经验分享。作为《管理世界》的读者和作者,我特别感谢《管理世界》对我学术成长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在《管理世界》迎来创刊四十周年之际,很荣幸有机会在此分享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成长的平台 一方面,《管理世界》是一个帮助学者不断成长的平台;另一方面,《管理世界》自身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平台。 自读博士开始,《管理世界》就成为我们团队每周组会进行文献分享的中文文献主要来源。我不仅从大量的优秀论文中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理论和不同范式的方法,还通过对经典论文的剖析,学习和模仿引言逻辑、方法陈述、文献对话等写作技巧。成为高校教师后,我开始尝试进行投稿。2013年,我和团队师生合作在《管理世界》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从读者变成了作者。后来,随着论文发表的增加,又成为《管理世界》论文的评审者。2023年开始,又以分享者的身份,在《管理世界》举办的研修班上进行数字化转型创新、案例研究等主题分享。 可以说,每一种角色都有一片新的成长空间,让我不断提升学术素养。读者的角色,让我通过《管理世界》发表的优秀论文获得大量启发;作者的角色,让我获得《管理世界》编辑及评审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打磨出优质的作品;评审者的角色,让我得以锻炼对知识创造的鉴赏力,在诸多论文的评审中学习和提升;分享者的角色,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成果,提炼自己的研究体会,通过分享帮助年轻学子的成长。作为管理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管理世界》的可贵之处在于保持自身的不断成长。通过保持前瞻的眼光、创新的举措和动态的调整,《管理世界》充分体现了开放平台的特质,基于丰富连接、赋能发展和机制设计,构建学术生态、实现价值共创。 首先,《管理世界》不仅将全国管理领域的读者、作者、评审者及分享者等不同角色的研究者连接在一起,还通过赋予每个研究者多重角色,让连接和交互变得更加丰富,由此涌现出更多的价值。其次,《管理世界》不仅致力于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还通过大讲堂、公众号、研修班等多种形式进行赋能,将研究结果延伸到研究过程,让年轻学者学习感受理论创新的过程,让不同领域的学者更便利地相互了解。最后,作为极度稀缺的高水平期刊,《管理世界》不断优化完善公平、透明的编审制度。正是这种公正而高效的机制设计,使学术共同体能够形成共识。作为作者,努力打磨论文的创新性和可读性;作为评审者,认真履行学术创新把关和赋能的职责。基于上述共识,让《管理世界》这一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始终充满活力。 二、深化的研究 我们团队长期关注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随着调研企业的增多及案例研究的深入,我们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作为企业应对数字时代的重大变革,不是一篇文章所能研究清楚的,需要分层分类、持续不断地进行具体剖析。因此,我们构建了一个由战略、运营及基础支撑三层结构组成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框架,开展持续研究。得益于《管理世界》对新兴学术议题的鼓励支持,从2013年至今,我和团队师生合作在《管理世界》发表了10篇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系列案例论文。 我们团队在《管理世界》上发表的数字化转型领域的论文包括能力转型、战略转型、供应链转型、营销转型及制造转型等。其中,2014年第8期发表的《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构建:B2C电商梦芭莎案例》一文,通过引入协同演化视角探讨了企业从动态能力到协同演化动态能力的能力转型。2015年第4期发表的《从面向合作伙伴到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转型:电商企业供应链双案例研究》一文,通过双案例比较分析探讨了企业从面向合作伙伴到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转型。2016年第2期发表的《组织变革中的战略风险控制——基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多案例研究》一文,通过战略更新与风险管控的结合探讨了企业应对“破”与“立”双重转型战略风险的机制。2017年第4期发表的《从价值提供到价值共创的营销转型——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的双案例研究》一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与信任视角探讨了企业从价值提供到价值共创的营销转型。2021年第3期发表的《信息技术驱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美的智能制造跨越式战略变革纵向案例研究》一文,基于战略更新与组织学习视角探讨了企业从大规模制造到智能制造的制造转型。 我们团队在《管理世界》上发表的数字化创新领域的论文包括研发创新、产品创新及人与AI协同创新。2018年第8期发表的《消费者数据化参与的研发创新——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的双案例研究》一文,从产品创新与协同演化视角提出了数字经济环境下用户“数据化参与”的研发创新。2020年第3期发表的《成长品:数据驱动的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案例研究》一文,从AI与用户的交互视角提出了“成长品”的概念,以表述智能化产品的核心特征。2023年第5期发表的《当创意遇到智能: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研究》一文,从人与AI协同及产品创新视角提出了产品创新中的“启发式验证”,以阐释人与AI协同的价值。 总体而言,通过持续的企业调研和不断深化的研究,让我们对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有了日益深入的体察和思考,以此为基础,逐步提炼出中国情境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双跨越”理论和转型情境下企业的“结构优势”理论,持续推进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 回顾来看,上述系列研究成果的发表,离不开《管理世界》对新兴领域探索的鼓励和包容,以及对案例研究方法的引领和推动。早在2000年,《管理世界》就开始关注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2015年后又开始关注数字化对企业变革的作用,成为引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研究的重要阵地。 三、传承的力量 无论是研究团队还是学术平台,长期主义、赓续前行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管理世界》承载了我们团队的学习与研究传承;另一方面,《管理世界》自身也在发展中传承引领创新和鼓励探索的精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我还是一名博士生时,我们团队要求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感兴趣的主题,每周选1~2篇《管理世界》的论文进行阅读和分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方式慢慢变成了传统。这一传统不仅延续到我自己带博士生,还延续到我的博士生带他们的学生,成为薪火相传的团队学习模式。他山之石既能激发创新思路,又能提供借鉴参考。例如,我们团队的师生具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科背景,这使我们案例论文的结构化特征比较明显,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我们如何突破自身的案例写作风格?《管理世界》上不同风格的优秀案例论文,不仅让我们拓展了研究视野,更为我们突破惯性提供了参照学习的范式。 同时,在研究团队中,我一直指导吴瑶、廖雪华、刘意和吴小龙等学习案例研究方法,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逐步提炼出企业调研四要素、理论创新三步骤及论文写作双结构等团队研究模式,在《管理世界》上发表了多篇合作论文。他们毕业后,将上述模式应用到与其他学者的合作中,并不断改进和迭代更新。见证这种团队的传承,令人欣慰。 《管理世界》始终传承着引领创新和鼓励探索的精神,帮助学者及学术团队的持续成长。在引领创新方面,通过发布重大选题、设置新栏目等举措,坚持不懈地推动管理理论的突破和研究范式的创新。在鼓励探索方面,通过打造交叉多样的学术生态、设计严谨透明的评审机制、采取全面有效的赋能措施,助力优秀的年轻学者脱颖而出。 “云帆济沧海,远航正当时”。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企业乃至社会的变革创新提供了机会窗口,也为中国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难得机遇。作为革故鼎新的推动者和管理思想的传播者,衷心祝愿《管理世界》在新的起点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和锐意开拓的勇气,凝聚智慧,启迪思想,共赴未来! 部分刊文一览 (附超链接) [1]吴小龙,肖静华,吴记.当创意遇到智能: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3,39(05):112-126+144+127. [2]肖静华,吴小龙,谢康,等.信息技术驱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美的智能制造跨越式战略变革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03):161-179+225+11. [3]肖静华,胡杨颂,吴瑶.成长品:数据驱动的企业与用户互动创新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03):183-205. [4]肖静华,吴瑶,刘意,等.消费者数据化参与的研发创新——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的双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08):154-173+192. [5]吴瑶,肖静华,谢康,等.从价值提供到价值共创的营销转型——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的双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7,(04):138-157. [6]谢康,吴瑶,肖静华,等.组织变革中的战略风险控制——基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6,(02):133-148+188. [7]肖静华,谢康,吴瑶,等.从面向合作伙伴到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转型——电商企业供应链双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5,(04):137-154+188. [8]肖静华,谢康,吴瑶,等.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动态能力构建:B2C电商梦芭莎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4,(08):134-151+179.